THE LATEST INFORMATION
| 资讯中心 |
工人们挑选好皂角米后准备烘干记者向定杰摄从几角钱一斤到五六元一斤,十多年时间,67岁的新寨村村民范贤珍靠剥皂角籽,贴补一家人的生活开销。范贤珍的家乡贵州省织金县猫场镇有种植皂角树的传统。皂角树结出的皂角籽剥开后可获得皂角米,俗称雪莲子,具有养肝明目等功效。
走进镇上一家名叫黔织明光的皂角米加工基地,只见车间里一片忙碌场景。工人们将皂角籽蒸煮、皂角米解冻后,再进行烘干、分拣和包装。张学芹主要负责皂角米分拣工作。
她说:“现在既能在家门口就业,还有不错的收入,感觉挺好的。”“我们现在有16名固定工人,一天能加工1吨皂角籽,日均盈利约1000元。”基地负责人谢伟说,他曾经也是一名在外务工青年。
几年前,他看准商机回乡开办加工基地,并担任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群众到加工厂领取皂角籽回去剥壳记者向定杰摄在加工基地门口,不时有村民如赶集一样汇聚到这里,门口一位负责发放皂角籽、回收皂角米的加工厂工作人员则在不停记录。记者翻开桌上厚厚一沓册子,里面密密麻麻分别登记着领货人和送货人姓名、住址、电话,皂角籽斤重、皂角米斤重、劳务报酬等信息。原来,村民来这里领取皂角籽后,拿回家剥壳。
记者在这里走访,常能见到一些妇女系着围腰,一边有说有笑,手却麻利地在两个口袋间切换。口袋一个用来装没剥的皂角籽,一个装剥好的皂角米。
近年来,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当地皂角产业持续扩大,目前已有加工厂20余家,可年生产皂角米上千吨,产品销往全国多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地区。每年仅剥皂角籽一项,村民可获上千万元劳务报酬。“皂角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贫困户就地脱贫,这样既提高了收入,也使大家忙碌起来。”猫场镇副镇长龙从武说,当地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皂角米贸易集散地,来自山东、河南等外地的原料也源源不断涌入这里加工。
在他带领下,记者又来到一片新发展的皂角种植基地,只见巍峨的大山之间,皂角树苗在小雨的洗礼下更显生机勃勃,苗下套种的南瓜也已开花挂果。“皂角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为保障企业效益和村民利益,当地考虑‘以短养长’,在皂角林下套种高效经济作物。”龙从武说。同时,猫场镇皂角产业也存在加工手段单一、附加值不高等短板。
为把这一产业做好,织金县提出以猫场镇为中心,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种植皂角树30万亩,同时有步骤地引进精深加工项目,推进皂角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记者向定杰吴思)。
本文来源:betway体育app-www.zhuchengjizhuangxiang.com